自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成立以来,神经所已跨领域与多个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合作人员对神经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前沿动态类科普文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有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自主创新,拓展研究视野,让大家写出高质量、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神经所在12月17日举办了科普文章写作培训, 40多名对科普写作感兴趣的职工和学生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此次培训,大家对科普文章写作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加深,提高了科普写作能力。
12月19日,神经所的研究员们前往七宝中学,与七宝中学师生共同举办了合作签约仪式与联谊活动。现场,参会研究员与七宝中学学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并就高中生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规范细致的科学研究等方面给出许多具体而实用的建议。随后,神经所的研究员还与七宝中学师生进行了足球赛、羽毛球等联谊活动。
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会仪在神经所召开,实验室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后,全体报告人召开讨论会,就实验室如何组建科研团队和开展具体合作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以期实验室的工作能迅速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
12月7日下午,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 2015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2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为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引领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上海市科技系统于11月28日开展了“红色上海定向赛”活动,神经所工会积极组织队伍前往参加定向赛。此次比赛锻炼了大家体能、识图用图能力和野外定向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大家对革命历史的理解。
11月29日至12月2日, “脑功能联结图谱与类脑智能研究”先导专项暨卓越创新中心年度总结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会议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科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协办。会议通过总结和讨论先导专项各项目和子课题、卓越创新中心各课题和团队、 “脑科学交叉前沿研究”项目和课题年度任务实施情况,进一步凝练重大研究方向并优化科研团队,促进脑科学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孔明辉介绍了脑科学与智能技术两个领域融合的背景,认为两个领域融合正因为难度很大,所以更有意义,希望能够通过本次会议真正促成两个领域的合作,解决国家重大战略科技问题。
11月28日,神经所学生总支部与精神卫生中心学生党支部在神经所开展了第一次支部共建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增进神经所与精神卫生中心的科研合作以及学术交流。上午11点,精神卫生中心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李伟带领28名学生党员来到神经所,在神经所学生支部书记常思源的带领下参观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320大院,共同感受了大院曾经的荣耀历史和如今的科研风貌。此次活动为今后神经所与精神卫生中心支部共建系列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开端,大家都希望两个支部今后能够有更丰富更深入的交流活动,并通过支部共建再推广到全面的学生交流活动,从而有效增进神经所与精神卫生中心之间的科研交流与资源共享。
神经所职工支部书记曹发华与科研处朱金启联合撰写的案例《凝心聚气,追求卓越》 、学生支部书记尹江安撰写的案例《助力自闭症儿童康复,激发科研创新热情》分别荣获“典型案例奖” 。
近日,由神经所张旭研究员领衔的“下丘脑单细胞投射图谱研究创新交叉团队”入选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这是上海生科院第4个入选此项目的团队。
为促进研究所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搭建院所沟通平台,同时鼓励广大职工经常性健身锻炼,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神经所工会、健康所工会和信息中心工会(以下简称“两所一中心” )联合举办健身赏秋活动。分别于11月5日、 11月19日开展“十里琅珰徒步赏秋”活动及“太湖健康骑行及棋牌交流”活动,受到了两所一中心近200位职工的积极响应。另有一部分棋牌爱好者选择在风景如画的太湖湖畔,以牌会友,畅谈交流,乐在其中。所工会将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健身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很多职工也都纷纷表示喜欢这类积极健康的集体活动,陶冶性情、增进友谊、有益身心健康。
11月11日,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创新卓越中心调研会议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召开,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许瑞明局长、综合处、生命科学处、技术科学处、发展规划局评估奖励处、人事局人才处、条财局预算制度处相关领导参加了调研活动。卓越中心主任蒲慕明院士、副主任徐波研究员、杜久林研究员、以及中心科研骨干、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燕书记、王小明书记等管理人员参加了调研会议。会议由许瑞明主局长持。2015年6月,院长办公会通过了脑科学与智能技术融合方案,中心就两大领域的融合创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推进中心各项建设工作,加速中心更好发展,把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
2015年11月8日,韩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脑科学研究所所长Dennis Choi教授、 Changjoon Justin Lee教授、 Dongjin Kim教授一行访问神经科学研究所。
为进一步使分院机关广大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研究所分类改革进展, 11月6日下午,中科院上海分院机关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举行第18期机关文化讲坛,了解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运行情况。上海分院党组副书记、沪区党委副书记李正华,上海生科院神经所所长、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神经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燕与分院机关工作人员近20人参加了活动。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感觉系统研究组、光学成像平台和斑马鱼平台” ,与科研人员就伤害性感受和慢性痛的分子和细胞机制调控原理、光学成像仪器设备和实验流程、斑马鱼的生长繁殖以及养殖等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学习。
10月26日,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蒲慕明院士、郭爱克院士、周嘉伟主任、杜久林副主任及罗振革、熊志奇和姚海珊研究员等一行人前往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访问。蒲慕明和罗振革分别通过题为“大脑的可塑性-从突触到认知”和“大脑皮层的进化与发育”的学术报告,为近300名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神经科学基础知识和前沿进展,促使他们对探索大脑奥秘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同学们纷纷就意识等相关问题积极提问。多导睡眠监测系统通过整合血氧传感器、心电传感器、呼吸传感器、体动传感器、体温(口鼻气流)传感器以及织物天线,可高效地监测各项睡眠指标。
10月23日,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的师生一行60余人在教导主任蔡愉玲女士带领下访问神经所。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是台湾最著名的女子高中,此次参访是该校高二年级优秀学生重要实践课程,旨在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代表团此次访问上海生科院由周培源基金会、中科院港澳台办公室协调。
10月22日下午,神经所党委召开2015年度新进所党员座谈会。党委书记王燕、党委委员黄苏榕、科研处副处长朱金启、学生支部书记王飞、常思源、王少冉及30名新生党员和新职工党员参加了座谈会。黄苏榕简要介绍了神经所党委的基本情况,并向大家展示了近年来神经所党委在思想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交流、科普回报社会、加强关怀服务、丰富文化生活、促进所的发展等方面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情况。神经所党委已经连续四年举行新进所党员座谈会,此举能使大家及时了解神经所党委工作机制和工作概况,有助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支部的建设。
10月21日晚,神经所举办本学年第二次“ Happy Hour ”活动,新加入神经所的三位PI — —王凯、徐华泰、严军担任本次活动的谈话嘉宾,他们就神经科学及其相关领域中一些有趣的问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开放式的交流。此次活动并非三位老师的“独角戏” ,到场同学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场激烈的讨论让每个参与其中的头脑都活跃了起来,整个房间都仿佛跳跃着思想的火花,激荡着头脑的风暴。
9月24日至9月25日,科技部973计划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人类智力的神经基础》课题验收会议在神经科学研究所召开。专家组组长) 、陈军教授(第四军医大学) 、范明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 、何成教授(第二军医大学) 、胡新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季维智研究员(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 、骆清铭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强伯勤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徐富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 、郑平教授(复旦大学) 、王力为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 。
9月24日下午,由中科院上海分院组织的“大手握小手— — —中科院博士义乌校园行”科普日活动在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举行,神经所的博士生王飞和唐兢参与了此次科普活动。为了让小学生感受神经生物学领域的科学魅力,神经所选取了“橡胶手错觉”和“电刺激蟑螂腿跳舞”两个实验,分别向同学们普及了大脑中多感觉整合的机制和神经系统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的知识。在“电刺激蟑螂腿跳舞”实验中,同学们刚开始对到处爬的蟑螂感到害怕,但同时也极其好奇如何让蟑螂跟随音乐起舞。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认真地按照实验步骤对蟑螂进行解剖,自己录制音乐对蟑螂腿进行电刺激。往常安静的教室,此刻变成了他们从未想到过的游戏室。
9月25日,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神经科学研究所召开。中科院水生所朱作言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强伯勤院士、中科院生化细胞所林其谁院士、清华大学孟安明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陈国强教授、第四军医大学陈军教授、复旦大学郑平教授、中科院神经所蒲慕明院士、郭爱克院士、周嘉伟研究员、。杜久林研究员及全体实验室研究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委会主任蒲慕明主持。实验室应把建设成国际著名的神经科学研究机构作为目标,并在周嘉伟主任的带领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9月7日至8日,第四届全国斑马鱼研究大会在青岛召开。来自神经所杜久林研究组的许兵、杜文杰同学获得优秀口头报告奖,姚园园、顾珊烨、刘鹏和张昌梅同学获得优秀墙报奖。
应神经所和健康所联合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有“南高北杨”之称的杨奎松教授,于2015年9月21日下午在神经所405学术报告厅,为170多名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关于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的精彩讲座。自幼长在台湾的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致欢迎辞,他表达了自己成长历程中,在抗战史书极其匮乏的台湾,对了解历史真相的那份渴望。杨教授的讲演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研究生踊跃提问,就“西安事变和一些历史人物”等问题,与杨教授进行积极互动。
9月6日下午,神经所在新大楼405会议室举办了新职工岗前培训, 60多名新进职工参加了培训。研究所希望通过岗前培训,使新职工更好地融入神经所,更快的胜任本职工作,在工作学习中发现并挖掘自己的价值,通过树立可行的人生目标、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乐观的心态,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开创多赢、共好的局面。
神经所杜久林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姚园园和李澄宇组博士研究生刘鼎,同时荣获2015年度吴瑞奖学金。今年共有10名来自9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优秀博士研究生荣获吴瑞奖学金。姚园园同学将应邀做学术报告。
为提高大学生对神经科学的认知与兴趣,并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加入探索大脑奥秘的行列,神经所于8月9日- 21日举办了第四届《认识、探索大脑的奥秘》暑期学校。大三的优秀学子获得了此次进入神经所参加学习培训和体检科研生活的机会。欢迎会上,所长蒲慕明和副所长王佐仁分别向大家介绍了神经所在国际国内的科研地位和未来发展目标,以及神经科学的发展前景,希望学员们在神经所学习期间多提问,多交流,尽量了解神经科学所研究的具体内容。短短的两周,学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同时也对神经所的研究方向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朝着梦想更坚定地努力。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我院学科交叉优势, “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经反复论证,形成脑科学与智能技术融合方案,并于2015年6月5日通过院长办公会议。融合后更名为“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根据《中国科学院卓越创新中心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卓越中心人才队伍的要求,中心于2015年7月30日- 31日召开了骨干遴选答辩会议,确定31位入选中心成员。本次遴选结果已通过中心学术委员会和理事会审议,并上报中科院相关业务局。
7月30日,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调研上海生科院神经所,重点考察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工作进展,与上海生科院、神经所领导班子成员和一线科研骨干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调研中,白春礼实地考察了神经所青年科研人员的实验室,听取了神经所所长、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关于卓越创新中心建设情况的汇报,详细了解了卓越创新中心的总体目标和规划、研究领域、组织架构以及近期的工作进展和工作计划。上海生科院院长李林、党委书记汤伯伟,神经所所长、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神经所党委书记王燕,神经所副所长罗振革、王佐仁等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与科研骨干参加调研座谈会。
7月26日至30日,神经所科普志愿者会同上海分院、复旦大学、上海中学、西南位育共38人赴安徽无为县开展“ 2015年安徽无为神经科学夏令营”活动。来自无为县的无为中学、无为二中、无为三中、无为四中、实验中学等14所中学近30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夏令营。感知觉组详细讲述了感觉经验对大脑的影响、听觉产生的神经机制,以及脑科学研究中的常见模式生物,并让大家通过人体实验亲自感受皮肤分辨阈、韦伯常数等科学概念,通过视觉运动的错觉、橡皮手错觉、视听整合等趣味小实验,来强化刚刚学到的神经科学知识。
为增强全体人员之间的交流,活跃业余活动氛围,学生会与工会于2015年7月联合举办了“中科院神经所2015年羽毛球联赛” 。本次联赛分两天举行,共有110余名职工和学生参加了比赛。在第一轮比赛中, 22支队伍通过随机分组后,比赛胜出11支队伍。此次比赛充分发挥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精神,进一步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
7月1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上海召开。中科院生化细胞所林其谁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强伯勤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于渌院士、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叶朝辉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赵继宗院士、中科院神经所蒲慕明院士和郭爱克院士等8位。本次会议还进行了卓越中心副主任遴选工作,四位中心副主任候选人分别汇报了对卓越中心建设的工作构想,经过学委会成员无记名投票,现场确定中科院自动化所徐波研究员和神经所杜久林研究员为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
第九届IBRO全球代表大会于2015年7月6日至1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张旭研究员应邀参加,并做了历时一个半小时的大会报告。本次大会是IBRO全球大会首次在南美洲召开,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500位参会者,邀请了8位国际著名科学家做大会报告,其中美国4人、欧洲2人、亚洲2位(另外一位来自日本) 。同时,张旭研究员也介绍了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脑功能联结图谱计划”对本课题组研究、以及中国脑科学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
7月13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副部长李萌,率科技部办公厅主任吴远彬、政策司司长贺德方、创新司司长许倞和副司长刘敏、资管司司长张晓原、重大办主任徐建国、基础司司长马燕合、高新司司长赵玉海、农村司司长马连芳、社.发司司长陈传宏和国际司司长靳晓明等人专程调研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副主任马兴发、基地处处长过浩敏和基础处副处长陈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朱志远、上海生科院院长李林共同参加了调研座谈会。最后,万钢希望以中国脑计划为契机,通过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使人类对脑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的认识能够上一个新台阶,为人类脑健康和类脑智能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015年7月4日, “ 2015年系统神经学研讨会”在神经所报告厅召开。蒲慕明所长主持会议,神经所的160多名师生参加了该学术研讨会。
6月25日下午,上海位育初级中学新入团的学生团员和带队老师共50多人来神经所参观。最后,团员们分5个组分别参观了蒲慕明、张旭、罗振革、王佐仁、杜久林、仇子龙、孙衍刚、何杰八位老师的实验室,以及电镜实验室、双光子成像实验室,各组联络人张月芳、陈旭鑫、李昌林、石玉锋、武孔彦、仇小莹、王清秀、周诗妍、温云卿、张芳。
将其它类型的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是近年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它提供了重编程— —定向分化以外的另一种获得功能性神经细胞的方法。然而,不同类型细胞间的转分化大多只能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实现,如何在完整大脑内高效地实现细胞转分化直接获得神经元并能整合于神经网络仍是神经生物学研究中一项重要挑战。利用病毒转染方式,将单个转录因子Ascl1在小鼠大脑的中脑区、纹状体与大脑皮层区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可高效地将星形胶质细胞直接在体转分化为神经元,而且这些转分化产生的神经元在脑内经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并最终整合于已有的神经网络中。转录因子Ascl1可在体将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
6月19日上午,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崔拓、资源配置与管理司重点研发计划二处副处长陈伟维、办公厅秘书处强振宏、基础研究司重大科学研究处李非一行到上海生科院神经所调研。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基地处处长过浩敏、基础处副处长陈馨、办公室邹霄,上海生科院院长李林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教授共同参加了调研座谈会。他强调,今年国家层面第一次提出面向2030年的重大科学问题,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在此大背景下,如何立项,如何组织项目的实施,主要依靠科学家们,科技部会全力配合做好服务与支持工作。
2015年6月19日, “ 2015年胶质细胞发育与功能小型学术研讨会”在神经所报告厅召开。由于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以及肿瘤研究中非常重要,来自神经所、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的150多名师生参加了该学术研讨会。
5月8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王征研究组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Discriminative Structured Feature Engineering for Macroscale Brain Connectomes 》的科研论文。这项工作通过利用宏观脑功能联接图谱中隐含的结构化信息,为研究脑影像学生物标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团队还应用此算法分析临床重度强迫症病人和正常对照人群的脑功能联接图谱,挖掘与强迫症病理相关的判别性神经环路特征,这将有助于推动磁共振影像学结果用于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图( c )显示氯胺酮和生理盐水对猕猴脑功能联接图谱的调控差别特征。
家庭的欢乐,在每个人心里都留下了美好温馨的记忆,为了把这种快乐与更多的人分享,神经所工会在儿童节前夕推出了“小家﹒大家”晒全家福活动,以此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到来!同时,神经所工会还为孩子们准备了节日礼物:由画家亲笔签名的彩绘本和包装精美的小食品。
并应邀访问密西根大学、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并作关于感觉-运动转换、多感觉整合和行为控制的学术报告。
5月22日下午,神经所王飞、唐兢、李路遥、高郑润、张小荻、肖雄、李敏寅、顾晓炜、刘鼎等9位科普志愿者(博士研究生) ,前往位育初级中学。科普讲座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生活中科学知识的探索欲,了解到不少生活中的科学常识,更是增长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神经所与位育初级中学自2006年成为结对共建单位以来,有关开展科普推广等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九年,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为了解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骨干成员实验室工作开展的情况,把脉研究课题同中心科研任务的契合度,挖掘对中心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合作点, 4月27日至29日。神经所所长、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院士带领神经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王燕、所长助理、卓越中心脑疾病研究部主任熊志奇研究员,所长助理、卓越中心技术部主任杜久林研究员,科研处长朱金启博士等一行前往武汉调研。前往同济医学院举办讲座。
五月是毕业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为传承即将离所的优秀毕业生的科研经验和创新精神,激励低年级学生积极上进, 5月5日晚,神经所学生第二党支部举办了优秀毕业生座谈会。交流会以自由提问的方式进行,就如何看待延期毕业、如何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怎样与导师很好的相处、博士毕业后的去向以及如何更好地做好博士期间的工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大家畅所欲言。
解析大脑的奥秘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神经科学研究所暑期学校将于2015年8月10日开学,为期两周( 8月10日- 21日) ,共招生70人。招生面向大学本科的生命科学、医学、数学、物理、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专业的。三年级对神经科学感兴趣的学生。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神经科学的认识与兴趣,并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加入探索大脑奥秘的行列中,到神经所攻读博士学位。申请材料:申请表. doc。建议使用抽杆透明文件夹整理材料,并按照申请表、推荐信、成绩单、奖状复印件、各类证书、其他材料的顺序进行排列。报名办法:申请人请将申请表(电子版)发送邮件给陈露璐老师luluch @ ion . ac . cn ,并将所有申请材料邮寄给陈露璐老师。
为促进神经所更好地发展,充分激发大家的正能量和主人翁精神,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神经所党委举办了“如果我是神经所的领导”主题演讲比赛。赛前, 6个党支部围绕科研经费、学术活动、人才引进与培养、动物房管理、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创新文化等多个方面,采取邮件、微信、会议等多种形式,讨论收集了大家的观点,并选派了代表研究员、副研究员、实验助理、研究生等不同层面的选手参赛。此次演讲比赛的评委由神经所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委委员组成,在综合考虑了演讲者的表达能力、内容充实程度、逻辑性、创意等多个方面后,对每名参赛选手进行了现场打分,最后刘鼎、崔乐乐、杨辉荣获一等奖,尹延青、聂车畅、焦卓磊、梅宝荣获二等奖。
2015年4月22日至4月25日,杜久林研究员应邀参加在Janelia Farm举行的“斑马鱼系统神经科学” HHMI国际研讨会,并做题为" Visual cue-specific dopaminergic control of visuomotor transformation and behavior selection ”的学术报告。
2014年,中国科学院依据“率先行动”计划,依托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在脑科学领域设立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该中心的宗旨是针对脑科学领域具有本质性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攻关。充分利用我国数理、信息、材料、工程等交叉学科的专长、脑疾病样本的丰富资源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优势,在脑科学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中心的成立是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在结合脑科学基础前沿研究的国家战略需求与脑疾病诊断防治的人民健康需求方面的积极探索,同时也是推动同城协同创新机制的积极尝试,将为建成国际一流神经科学机构的目标奠定重要的基础。
4月19日至21日,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B类) “脑功能联结图谱”年度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此次会议旨在落实项目和子课题的年度任务,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更好地推动专项任务目标的实施。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生命科学处沈毅处长指出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源头,先导的基本理念是让一批有共同科学追求的科学家,通过顶层设计,组织形成有效的团队攻关和交叉合作,通过长远谋划,组织开展非共识和高风险的科研工作。他指出,先导专项在任务推进过程中,合作应更紧密、内容应更聚焦、假说应更大胆、方法应更新颖。
4月7日下午,神经所蒲慕明所长和于翔研究员应邀前往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为100多名幼儿园的保教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做了两场公益科普讲座。于翔通过《环境对发育与脑功能的影响》的科普报告,在讲座现场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大脑皮层发育的基本过程,使大家对大脑发育的微观结构和物质基础有了初步认识。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在感谢信中表示,此次讲座给老师们对“如何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为儿童营造有助于大脑发育的良好环境”带来深深的思考和无尽的启发。
国际学术期刊《 Biological Psychiatry 》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王征与胡海岚课题组合作研究题为《 Large-scale persistent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induced by ketamine in anesthetized monkeys : relevance to mood disorders 》的科研论文。该工作揭示了氯胺酮作为快速、高效、长时程作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的靶功能脑区和神经环路机制。红色区域标识氯胺酮增强调控脑功能联接图谱的区域,蓝色标识减弱调控的脑区。
3月20日下午,神经所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神经所新一届党委和纪委。大会由神经所党委委员黄苏榕主持,全所146名正式党员参加了大会,预备党员列席了会议。汤泊伟书记代表上海生科院党委,对神经所党委五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国际评估制度、重点学科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科研环境建设以及党组织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和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对神经所新一届党委、纪委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换届选举大会后,新一届党委和纪委分别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党委书记王燕和纪委书记顾一希,并对党委近期工作进行了布置。
为丰富全体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祝愿神经所在新的一年中有更高的起点,神经所工会于3月13日举办了跳绳、趣味套圈等趣味运动会。在长绳比赛中,大家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最后由行政、平台、动物房组成的联队获得冠军,由何杰组、李澄宇组、孙衍刚组、徐宁龙组、 Michael组的联队获得亚军,由蔡时青组、程乐平组、顾勇组、许晓鸿组、张洪钧组的联队获得季军。
2月16日上午,原脑所离退休职工在新生命大楼305会议室举行2015年新春团拜活动。老同志们纷纷发言,对神经所十五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由衷赞叹,并祝愿研究所发展得越来越好!
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 2月10日下午,神经所召开了2014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上海生科院党委书记汤伯伟到会指导,神经所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部门主管、支部书记、部分职工代表参加了会议。汤伯伟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此次民主生活会,认为民主生活会准备充分,对照检查深刻到位,整改措施明确,是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达到了提高认识、团结奋进的目的。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机制,落实整改措施,使民主生活会的效果常态化,更好地保障与推进实施“率先行动”计划、 “一三五”规划和“创新2020 ” 。
1月23日晚上,神经所研究生会邀请了蒲慕明所长与一年级的新生们座谈。针对同学们在导师和课题选择方面的困惑,蒲先生提出视野要广,不要过早地限制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最后,蒲先生建议不同年级的学生间应加强交流,低年级的学生应多向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经验,并表达了他对于神经所学生的关注和关心,希望能够和同学们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1月22号,顾勇研究员应邀参加了第一期“ The story behind the paper ” 。活动中,顾勇通过回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趣事、糗事,以及抉择时的各种机缘巧合,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科研之路,又如何与猴结缘的过程。让顾勇印象深刻的是在博后期间的那篇《 Nature Neuroscience 》工作,从搭建平台和猴椅开始,到猴子行为的训练,经历重重困难后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收集了半年多的数据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正当自己和导师都感觉毫无头绪的时候。
2015年1月16日下午,神经所职工和学生欢聚一堂,举行2015年迎新联欢会。所长蒲慕明和党委书记王燕首先致辞祝贺大家新年快乐,他们表示,神经所自建所以来,已走过整整15年,这是一代人完成梦想的15年,衷心希望神经所全体同仁永葆年轻人激进向上的心态,用勤奋和创造性的工作构筑神经所所美好的未来。创意新颖的相声《学术大牛》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演绎了复杂的实验过程。外籍研究员Dorris Michael博士的小白球杂耍表演让大家叹为观止。此次迎新晚会在工会和学生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一年级新生组织策划和组织,精彩的演出让大家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放松,也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友谊,相信神经所的明天会更美好!
1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上,神经所于翔研究员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每年评选10位在基础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 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在神经电活动调节神经环路形成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18篇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论文。
1月16日上午,神经所组织技术验收小组,对中科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 — “基于虚拟仪器平台的非人灵长类功能磁共振成像实时反馈控制系统”进行了现场技术验收。技术验收小组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王继军、神经所顾勇研究员和胡海岚研究员组成,上海生命科学区域中心管理办公室人员应邀参会。
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神经所“ TRPC通道促进神经突触形成机制的研究”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为王以政、袁小兵、贾怡昌、周健。本项目系统地探索了上述过程的机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调节一种配体门控,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 C型瞬时受体电势通道(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onanical , TRPC ) ,增加Ca2 +内流,调控神经元存活,促进突触形成,进而影响学习和记忆。在神经科学和其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促进了领域发展。
年会结束前,蒲慕明所长依照惯例做了所长专题报告,强调了在神经环路与脑功能的研究中应该重视“ mediator ”与“ modulator ”的区别,回顾了最近25年(特别是神经所成立的15年来)全球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进展,并介绍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大型脑科学计划的研究内容等。
为激励大家以更饱满的精神在新的一年里积极投身到中科院的“率先行动”中,神经所、健康所、营养所、计算所工会于12月26日下午联合举办了拔河友谊赛,喜迎新年。在第一轮比赛中,神经所、健康所轻松获胜。稍事休息后,经过激烈的第二轮决赛,神经所的开拓队力压群雄,获得了冠军,健康所的健康队获得亚军,营养所的超越队获得第三名,计算所的率先队获得第四名。
12月19日下午,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应邀前往上海中学,为本部800多名高一、高二的学生,以及部分老师作了一场题为《大脑的可塑性》的科普报告。最后,他通过纪录透明斑马鱼神经元电活动、研究猴子自我意识等设计巧妙、形象生动的实验视频和图像资料,让广大中学生对神经科学领域的模式生物和研究方法有了初步认识。报告结束后,学生踊跃提问,蒲先生进行了耐心而严谨的解答。
为做好整体科研布局,细化科研任务与目标,有效促进团队合作, 12月12日至14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召开了第一次全体骨干会议。来自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依托单位(神经科学研究所)和20个共建单位(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心理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半导体研究所、北京计算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合肥。
12月8日下午,上海生科院神经所于翔研究员应邀前往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为80多名中学部的教研员作了一场题为《环境发育与脑功能的影响》的科普讲座。于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教研员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哺乳动物大脑皮层发育的基本过程,使大家对大脑发育的微观结构和物质基础有了初步认识。由于题材新颖,事前准备充分,贴近教研需求,讲座结束后,大家依旧围在于翔身边继续交流,并索要了联系方式。
11月26日至28日,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B类) “脑功能联结图谱”中期检查专家评审会及动态评估会议在上海生科院召开。11月26日的中期检查专家评审会专家组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志珍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强伯勤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张明杰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段树民院士、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美国哈佛医学院马秋富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先恩研究员.感知觉联结图谱、学习记忆与老年痴呆联结图谱、情绪与抑郁症联结图谱、抉择与成瘾联结图谱、脑功能联结图谱关键技术五个项目的负责人分别从科研目标及完成情况、组织管理及队伍建设、资源配置及使用情况、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根据《中国科学院脑卓越创新中心章程》和《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目标任务书》中对卓越中心人才队伍的规划和要求,在征得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的批准前提下,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于11月29日举行了学术骨干成员增补遴选评审会议。入选名单将提交中心学术委员会和理事会讨论审议。
11月20日下午,神经所职工一支部召开了发展新党员支部大会,会上,王佐仁同志通过PPT认真向大家汇报了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和以后的设想和计划,大家对王佐仁同志的入党动机、处理事务的能力、勇于担当的个性、积极乐观的科研生活态度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他也提出了新的期望。
根据生科院对各研究所安全月活动的要求和规划,自8月份起,神经所党委、行政、工会广泛联合各实验室、各平台,共同开展了“实验安全规范月”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党员带头,全员参与,逐步完善安全规范操作制度,提高大家对实验室安全规范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规范意识,保障科研的顺利开展。神经所实验安全规范知识库。
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为丰富职工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11月1至3日,神经所工会组织职工及家属60多人开展秋游活动。第二天,大家参观了狮城博物馆,在对比50年前新安江大移民的历史和今天淳安城乡面貌巨变的过程中,大家充分感受了淳安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和重建家园的豪情壮志。三天的行程,不仅让大家领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增长了人文知识,而且增进了职工间的交流和友谊。
10月29日下午,神经所党委召开了2014年度新进党员座谈会,党委书记王燕、党委委员黄苏榕、支部书记顾一希、张柯、穆迪、尹江安、刘鼎及27名新生党员及新职工党员参加了座谈会。黄苏榕老师简要介绍了神经所党委的基本情况,并向大家展示了近年来神经所党委在思想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交流、科普回报社会、加强关怀服务、丰富文化生活、促进所的发展等方面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情况,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与神经所共同成长。神经所党委已经连续三年举行新进所党员座谈会,此举能使大家及时了解神经所党委工作机制和工作概况,有助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支部的建设。
10月27日下午,上海生科院神经所李澄宇研究员应邀前往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为四十多名中学部的教研员作了一场《学习记忆的科学求解》的科普讲座。通过现场与教研员的热烈互动,让教研员们体会了学习记忆的能力受限性。科普讲座现场气氛活跃,互动交流热烈。
职工联队先拔头筹,在随后的比赛中,学生联队积极进攻,并凭借稳定的发挥,精准的射篮,牢牢掌控比赛节奏,扭转了开局劣势,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0月8日至9日,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香港科技大学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联合研讨会在神经科学研究所顺利举行。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叶玉如、张明杰、 Karl Herrup 、温子龙、刘凯和Hyokeun Park教授与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体研究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是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09年签署伙伴合作实验室以来的第三次联合研讨会。
10月10日,在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十周年总结大会暨科普工作研讨会上,神经所受到表彰并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院此次共表彰了15个“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30位“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获得了各个中学的认可与好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引导他们关注科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9月26日,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了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颁奖仪式,于翔等10人获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基础研究类)称号,王世锋等10人获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成果转化类)称号,王吉云等10人获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企业创新类)称号。近5年在树突形态发生、突触稳态可塑性和自然感觉刺激调节神经环路发育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研究成果:发现了细胞粘附分子N-cadherin维持新生树突的新功能。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9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召开。中科院生化细胞所林其谁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强伯勤院士、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叶朝辉院士、首都医科大学赵继宗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段树民院士、中科院神经所蒲慕明院士和郭爱克院士等7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神经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王燕与中心依托单位职能部门负责人列席了会议。为保持中心持续发展的空间,学术委员会讨论确定了中心初期核心骨干人员规模,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整。
9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心理事会成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许瑞明主持。许瑞明局长首先宣读了中科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成员的名单,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院士分别担任中心理事长和副理事长。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章程、理事会章程、组织管理体系及职责、人事管理制度、三方工作协议书、共建共享协议书、目标任务书、科研项目经费统筹管理办法和关于重大成果产出的设想,以及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名单。希望中心盘活有限的资源,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团结凝聚大家的力量,使中心实现最终的目标。
9月19日下午,三十多名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在党委副书记汤海旸 、团委书记谭芸的带领下,来到上海生科院神经所参观学习。随后,浙大全体人员参观了神经所的斑马鱼实验平台、光学成像实验室、感觉系统研究组、突触信号研究组、神经环路与感觉信息处理研究组,各实验室的科研骨干为大家简要介绍了实验技术背景与仪器设备的情况。
随后,神经所党务、宣传秘书曹发华和生化与细胞所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张文娟作为获奖先进单位代表在会上与大家交流工作思路,分享工作经验。
8月30日至31日,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B类) “脑功能联结图谱” 2014年度中期内部总结会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召开。专项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顾问、项目负责人、各课题骨干、管理人员等24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最后,专项全体成员就专项实施、会议组织和经费调整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会上,首席科学家郭爱克要求项目负责人要进一步加强内部交流,有效推动课题的凝练,提出项目的要点和亮点,并以高标准要求专项成员,推进合作和重大成果的产出。首席科学顾问蒲慕明指出先导的目标就是要做出世界领先的、能够入选世界十大年度进展的科研成果。
朗朗金秋,丹桂飘香, 9月4日,神经所在新生命科学大楼A405报告厅举行了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典礼由神经所副所长兼教育委员会主任罗振革研究员主持。所长蒲慕明院士在开学典礼上致欢迎辞,他首先简要介绍了神经所的概况、中科院的率先行动计划以及中科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期望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的科研目标,志存高远但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同时活泼向上。新生代表李福宁同学极具感染力的发言引起了在场所有同学的共鸣,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与神经所结缘的经历,鼓励大家勇敢地迎接追逐科研梦想过程中的艰辛。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希望,承载新的梦想,相信新一级的神经所学子将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谱写新的篇章。
2014年9月11日至13日,胡海岚研究员应邀参加在横滨举行的2014年日本神经科学年会,做题为“ Neural Mechanism of Dominance Hierarchy ”专题报告,并访问理化研究所。
2014年8月31日至9月3日,杜久林研究员应邀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14年FEBS-EMBO大会,并做题为“ Dopaminergic Gating of Visuomotor Transformation via Inhibition ”专题报告。
为落实中科院《 “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精神及有关卓越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确保中心人才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水平符合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学科布局和建设目标的需求,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于8月28日至30日召开中心学术骨干遴选答辩会议。参加本次遴选答辩会议的50位候选人是从中科院26个直属单位的80份推荐材料中,通过中心办公会议形式审查而确定的,包括: 16位高级研究员、 23位青年研究员、 11位交叉学科杰出人才。中心将在近期组织召开理事会,对本次遴选结果进行审议,确定中心初期人员,并上报中科院相关业务局。
为提高大学生对神经科学的认知与兴趣,并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加入探索大脑奥秘的行列,神经所于8月10日- 22日举办了第三届《认识、探索大脑的奥秘》暑期学校。大三的优秀学子获得了此次进入神经所参加学习培训和体检科研生活的机会。在两周紧凑的暑期学习期间,每天上午由神经所研究员及上科大生科院的老师系统为大家讲述、介绍神经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下午大家分组进入实验室见习,并参观了光成像平台、斑马鱼平台、功能磁共振成像平台,有机会接触并学习神经科学相关实验技术和先进科研手段。短短的两周,学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同时也对神经所的研究方向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朝着梦想更坚定地努力。
8月19日下午,神经所在新大楼405会议室举办了新职工岗前培训, 51名新进职工参加了培训。研究所希望通过岗前培训,使新职工更好地融入神经所,更快的胜任本职工作,在工作学习中发现并挖掘自己的价值,通过树立可行的人生目标、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乐观的心态,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开创多赢、共好的局面。
2014年7月17日上午,上海生科院召开研究所新一届领导班子宣布大会。大会宣读了神经科学研究所新一届领导班子任职等相关文件。神经所新一届领导班子由蒲慕明任所长,王燕任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罗振革、王佐仁任副所长。当下正值科学院实施“四个率先”行动计划的关键时刻,神经所已经领先一步,顺利成立了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为神经所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希望,神经所要有针对性地围绕学科布局和重点领域引进人才,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借助国际评估促进人才成长,并通过营造好的科研氛围和关爱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争取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科学研究机构。
2014年度吴瑞奖学金获奖名单日前揭晓。经过评委会严格的层层筛选,来自中科院、复旦大学等九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11名优秀生物学博士研究生获奖。神经所李坤、郑菁婧二位同学凭借优秀的科研工作和综合素质以及坚定的科研目标,获得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吴瑞奖学金。吴瑞纪念基金会将于2014年9月13日— 14日在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合肥)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届时将举行第五届“吴瑞纪念研讨会”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 — “ Frontiers of Biological Research ” 。
上海生科院2014年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于7月7日至11日举办,其中来自全国19所高校的30名对神经科学感兴趣的优秀学生,在神经所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研生活体验。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中,除了科研体验之外,还安排了蒲慕明院士与大家一起漫谈神经科学的讲座,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夜游浦江感受上海风情和人文气息等等,大家纷纷表示本次夏令营之行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此次夏令营不仅使同学们对神经科学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营员们今后研究方向的选择。希望此次夏令营活动能够成为每位营员青春征途上的难忘回忆,也希望能够引领每位营员朝着科研梦想继续努力。
7月11日至14日,在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和党委书记王燕的带领下,神经所科普志愿者会同复旦大学、上海中学、位育高中共36人赴安徽无为县开展“ 2014年安徽无为神经科学夏令营”活动。来自无为县的无为中学、无为三中、无为四中、实验初中等15所中学近50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夏令营。短短四天的夏令营,给营员们带来的是快乐,留下的是对神经科学世界的眷恋和回味,营员们接触了神经科学领域新奇的科学现象,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以及实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充分激发了广大营员对神经科学的兴趣,很多学生迫不及待上网买了相关书籍。并立志以后要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根据神经科学研究所第六次国际同行学术评审的结果、全体高级研究员的推荐,蒲慕明所长决定将杜久林、王佐仁、姚海珊、于翔、周嘉伟晋升为神经所高级研究员。
6月27日下午,上海位育初级中学新入团的学生团员和带队老师共80多人来神经所参观。最后,团员们分8个组分别参观了张旭、罗振革、杜久林、孙衍刚、何杰五位老师的实验室,以及流失细胞仪、光学成像实验室、核磁共振实验室,各组联络人李昌林、武孔彦、周诗妍、俞文文、向丹、汤霞、姜维芳、俞文文向同学们仔细讲解了本组科学研究的内容和实验方法。
为了激发青春正能量,神经所“ Happy Hour ”再度创新活动形式, 6月20日下午,与工会联合举办了首届以“博士论文的社会意义比影响因子更重要”为辩题的辩论赛。“社会意义”与“影响因子”这两个让科研人员始终纠结的问题,让整个辩论赛现场座无虚席。本次辩论赛由王佐仁研究员担任主持人,辩论赛程序由立论陈词、攻辩、自由辩论、结辩四个基本环节构成。在评委点评环节,5位评委分别对辩论双方的表现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从专业视角指出了双方的亮点和不足,希望通过辩论赛这一平台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思辨能力,追逐人生和科研道路中正确的方向。辩论赛在欢乐与喜悦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并随后应邀参加在奈良举行的日本第66届细胞生物学会议,并做题为“ Neuronal NMDA receptors regulate brain vessel growth via VEGF signaling ”的专题报告。
6月3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神经所动物房进行了现场评审。会议由神经所所长助理王佐仁主持,动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和动物房负责人参加了评审会议。上海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将根据程序继续给神经所颁发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为让职工和孩子们过一个欢乐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神经所妇委、工会联合举办了职工子女少儿绘画、摄影、手工作品及宝宝秀展示活动,分享孩子们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本次活动的举办,不仅展现了年轻职工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而且也让大家在紧张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收获一份愉悦。
5月28日晚上,神经所“ Happy Hour ”特地邀请了美国科学院院士詹裕农教授和叶公杼教授与学生们座谈。詹裕农和叶公杼夫妇是作为参加此次神经所国际评估的专家来到上海的,作为神经科学领域的成功伉俪,他们的科研与人生一直备受大家的热切关注,此次活动坐无虚席,气氛热烈。
5月26日至28日,神经科学研究所第六次研究组国际科研评估暨第七次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在新大楼三楼会议室召开。的Charles Stevens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Michael Stryker教授以及美国美国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的Richard Tsien教授组成的评估专家组对周嘉伟研究组、杜久林研究组、姚海珊研究组、于翔研究组、王佐仁研究组、程乐平。随后,胡海岚研究组、张翼凤研究组、孙衍刚研究组、许晓鸿研究组、何杰研究组、徐进研究组、王伟研究组、徐宁龙研究组、王征研究组、顾勇研究组、 Michael Dorris研究组以及杨天明研究。
5月16日下午,神经所王飞、唐兢、李路遥、高郑润、杜旭飞、张小荻、肖雄、李怡明、李敏寅、顾晓炜等10位科普志愿者(博士研究生、职工) ,前往位育初级中学。科普讲座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生活中科学知识的探索欲,了解到不少生活中的科学常识,更是增长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神经所与位育初级中学自2006年成为结对共建单位以来,有关开展科普推广等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八年,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5月4日下午,神经所党委特邀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吉永华教授,为130多名党员做了专题报告,认真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神经所近四年来一直在积极努力地拓展与职工的沟通渠道,为此成立了管家协会,并定期召开管家例会,籍此及时传达信息,并通过交流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4月16日,来自各个课题组的管家、公用平台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共三十多人参加了管家例会。张旭组的管家陆莹瑾详细阐述了实验室管家的职责范围,并与大家分享了实验室采购、实验室档案库的相关经验。周嘉伟组的管家尹延青与大家共同探讨了研究组的财务管理问题,列举了项目经费管理、经费使用管理、经费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经上海市徐汇区共青团及中科院上海分院的联合推荐, 4月11日下午,上海生科院神经所李澄宇研究员应邀前往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为九十多名初一学生开设了《学习记忆的科学求解》的科普讲座。最后,李澄宇研究员耐心地回答了学生们关于学习强度、记忆、睡眠、梦等问题,解答了他们心中的疑惑,精彩的问答不时赢得了阵阵掌声,将科普讲座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与原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方明教授,作为保卫钓鱼岛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亲历者,于4月1日晚上,与神经所一百多名师生座谈了四十多年前在美国保卫钓鱼岛的运动。随后,蒲先生和方明教授与师生们开展了互动,解答了大家对当时政治环境以及运动的各种好奇与困惑。
2014年3月26至28日,杜久林研究员应邀访问德国慕尼黑亥姆霍兹中心,并做了题为“大脑血管发育:修剪和生长”的学术报告。
3月24日下午,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召开了领导班子考核大会。考核组由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带队,中科院人事局领导干部处副处长张放,上海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王建宇,上海分院组织人事处处长姚娅平,上海生科院院长李林,上海生科院党委书记汤伯伟,上海生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倪福弟参加了换届考核工作。考核大会由汤伯伟主持,神经所50余名职工参加了大会。神经所所长蒲慕明代表领导班子作述职报告,他全面回顾了2009年3月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在优化科研布局、凝练科学目标、完善支撑技术平台、推进国际同行学术评估制度、构建人才队伍、加强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深化交流合作、倡导科学道德、传播科学知识等方面的主要工作成果。
2014年3月17日,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召开,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蒲慕明院士主持。出席会议的学术委员有: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林其谁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强伯勤院士、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院士、神经科学研究所郭爱克院士和王以政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陈国强教授、复旦大学郑平教授、第四军医大学陈军教授、昆明动物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王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嘉伟研究员、重点实验室全体固定研究组组长和新申请加入实验室的研究组长也参加了此次会议。继续加强开放交流。
解析大脑的奥秘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神经科学研究所暑期学校将于2014年8月11日开学,为期两周,共招生70人。招生面向大学本科的生命科学、医学、数学、物理、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专业的。三年级对神经科学感兴趣的学生。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神经科学的认识与兴趣,并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加入探索大脑奥秘的行列中,到神经所攻读博士学位。蔡时青、程乐平、姚海珊、张翼凤、王伟、王征、许晓鸿、 Michael Dorris 、何杰、杨天明、徐宁龙、张洪钧、杨辉、邹燕、胡霁、沈伟、廖军、李勇等研究员。
1月27日下午,上海生科院神经所召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神经所党委书记王燕作总结报告,她在报告中对神经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神经所将进一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继续抓好“四风”整治,继续强化整改职工学生期望的问题,着力解决制约神经所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推动“创新2020 ”和“一三五”战略规划的顺利开展。
2014年1月14日上午,神经所部分职工和学生参加了义务献血,在此感谢王飞、杨利华、张涛、李舒婧、陈文耀、张丁红、张泽强、刘丹倩、王涛、陆园、李昌林的积极参与,同时也感谢积极报名的职工和学生。
1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副秘书长潘教峰、副秘书长吴建国带队听取了中心建设方案,并与该中心一线科研骨干座谈,针对该中心提出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调研和办公。继续凝聚并稳定支持脑科学领域最具创新活力的优秀人才,形成创新团队,成为我国脑科学研究领域杰出人才的聚集和培育基地。充分发挥脑科学研究的建制化集群优势,通过建立符合未来脑科学研究发展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尽早建成国际一流的脑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前沿局、规划局、条财局、人事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上海生科院党政负责同志参加了上述活动。
1月14日,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一行到上海生科院调研指导工作。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黄敏、综合处处长杨永峰、技术科学处处长孔明辉、生命科学处处长沈毅及上海分院常务副院长朱志远、院长助理兼科技处处长唐铮等随同调研。在调研神经所时,丁仲礼在听取了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神经所的国际评估模式和研究生教育成果,同时针对研究所近期发展计划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希望神经所能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早日实现神经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1月9日至11日,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B类) “脑功能联结图谱” 2013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召开。专项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顾问、项目负责人、科研骨干、管理人员和研究生等1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通过本次会议,增进了项目参加人员对专项总体任务目标的深入了解,加强了各项目、子课题在组织管理方面的协调与沟通,促进了专项内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创新,为扎实推进下一阶段专项工作,确保实现专项任务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2014年1月2日下午,神经所全体职工和学生欢聚一堂,举行2014年迎新联欢会。蒲慕明所长首先致辞祝贺大家新年快乐,他表示将把神经所建设成大家心目中的安全港,希望大家能在里面感觉到舒适和快乐,身心愉悦地发展自己的事业。2013年神经所新到位的研究员何杰、杨天明、徐宁龙联合表演短剧《中国好学生》 ,通过大胆夸张的反串角色,演绎了新实验室争抢好学生的故事。晚会还设置了抽奖环节,给所里的员工和学生送去了丰厚的奖品。此次迎新晚会在工会和学生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一年级新生组织策划、自导自演,精彩的演出让大家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放松,也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友谊,相信神经所的明天会更美好。
2013年12月17日至2013年12月21日,张旭研究员赴日本参加第五届亚洲疼痛会议,并做了题为: ” Role of FXYD2 , γ subunit of Na + , K + - ATPase , in inflammatory pain ” .
2013年12月26日至27日,神经科学研究所2013年度会议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还评选出5个优秀报告奖,其中李凯(蔡时青研究组)获得一等奖,李舒婧(于翔研究组) 、周涛(胡海岚研究组)获得二等奖,许望超(徐进研究组) 、马韶蓉(王以政研究组)获得三等奖。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 12月9日下午,神经所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海生科院副院长刘小龙到会指导,神经所党政领导、所务委员会全体成员及党委委员参加了会议。阶段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助于激励领导班子进一步改进工作,梳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希望神经所能够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面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创新为民的思想,凝练目标,有效促进重大科研产出。
“ Neuronal NMDA receptors regulate brain vascular development ”和“ A functional module gates visuomotor transformation ”的学术报告。
201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提出用10年时间选拨培养4000名“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重点选拔培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能引领和支撑国家重大科技、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
学生联队先拔头筹,在随后的比赛中,职工联队积极进攻,试图扭转开局劣势,但是学生联队凭借稳定的发挥,精准的射篮,牢牢掌控比赛节奏,一直保持领先,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增加所务的公开透明化,神经所于11月18日上午召开了全体PI及管理人员会议。通过讨论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学习贯彻党中央“八项规定”和我院‘ 12项要求’的精神,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三公经费的开支,同时也能有力促进各项管理的科学与规范,让科研人员能够更加专心地开展科研工作,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真正地用于科研中。
2013年11月7日至2013年11月9日,周嘉伟研究员赴日本参加东亚生物医学研讨会暨20周年纪念会,并做了题为: " Role of dopamine D2 receptor in the control of neuroinflammation "的特邀报告。
为了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大家的防火意识,结合本届“ 11 ?9 ”消防宣传日活动, 11月7日上海生科院综合管理处特邀上海市徐汇区防火监督处顾耀耀参谋在生命科学实验楼4楼举办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神经所和营养所各实验室的管家、安全员以及大楼安保人员等近150人接受了此次培训。此次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有效增强了生科院员工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大家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
11月1日中午,神经所职工二支部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围绕“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服务人民群众”的主题展开讨论。此次组织生活会,由第一党小组轮值主持。此次组织生活会还讨论通过了两名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以及两名归国留学人员的组织关系恢复工作。
10月25日晚上,熊志奇研究员来到在神经所大楼430会议室举办的" Happy Hour ”现场,以“科研合作”为主题,通过自身经历的“科研合作”案例,给同学们展示了“合作”的种种好处,与大家共同探讨了“为什么要合作,如何合作。
10月28日下午,神经所党委召开了2013年度新进党员座谈会,党委书记王燕、党委委员黄苏榕、支部书记张柯、谭国鹤、王开宇、杜旭飞及28名新生党员及新职工党员参加了座谈会。黄苏榕老师简要介绍了神经所党委的基本情况,并向大家展示了近一年来神经所党委在思想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交流、科普回报社会、加强关怀服务、丰富文化生活、促进所的发展等方面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情况,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与神经所共同成长。神经所党委已经连续两年举行新进所党员座谈会,此举能使大家及时了解神经所党委工作机制和工作概况,有助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支部的建设。
金秋十月,气候宜人,为丰富职工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10月19日- 21日,神经所工会组织职工及家属近90人开展秋游活动。我们先乘亚洲最长的金沙索道到达半山腰,再沿平均海拔高度为1600米的阳光海岸栈道、西海岸栈道登高行走,栈道环山而筑,像一条玉带缠在山腰,它一边紧贴山体,一边凌空天外,人行其上,似在空中漫步,沿途处处是惊喜。三天的行程,不仅让我们领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增长了人文知识,而且增进了职工间的交流和友谊,也促进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听取研究所和科研人员的意见建议, 10月15日至16日,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发展规划局局长潘教峰、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许瑞明,与发展规划局、前沿与教育局、人事局有关同志一行调研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入了解上海生科院“一三五”规划实施及相关管理政策措施情况,分析研讨上海生科院改革发展的经验,研究影响跨越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探索加快发展的思路与措施。从国家、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三个层面提出建议,发挥好科技体制改革先行者的作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创新活力,面向国家需求和科技前沿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按照《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具体部署,神经所于9月29日下午组织召开了征求意见座谈会。生科院副院长刘小龙出席了此次座谈会。神经所的领导班子、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共3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刘小龙对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他指出,生科院领导班子将紧密结合院所工作实际,尽快对这些群众最关心、反映最突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整改落实,并于近期内给出书面答复,真正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9月16日晚上,蒲慕明所长在430会议室与2013级新生们进行了座谈。针对同学们有关入学后在导师和课题选择上的困惑,蒲先生十分耐心地为大家进行了解答。最后,蒲先生也对神经所的发展道路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他指出在神经科学领域,基于鼠类模型的研究已十分成熟,而以灵长类为模式生物的研究,则比较薄弱,建议学生们可多关注灵长类方面的研究。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为消除隐患,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由神经所党委书记、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实验室管理人员组成的安全检查小组,于9月25日下午,对刚搬入新大楼不久的研究组和支撑平台开展了节前安全大检查。对于大家反馈的有关风压、电压无法满足实验需求等问题,所有关部门将与生科院后勤以及大楼物业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尽快解决。
9月18日晚上,何杰研究员来到在神经所大楼430会议室举办的" Happy Hour ”现场,结合他博士后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了如何快速地在一个新实验室生存下来的体会。熟悉环境不只包括了解实验室成员,还包括了解实验室的资源,比如拉开实验室的抽屉,一件一件地熟悉实验物品,就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在实验很顺利,但是你很累的情况下,选择坚持做实验还是睡觉,这种对实验的态度,也能很好地衡量一个人的motivation 。
为提高大学生对神经科学的认知与兴趣,并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加入探索大脑科学的行列,神经所于2013年8月11日- 23日举办了《认识、探索大脑的奥秘》暑期学校。大三的优秀学子获得了此次进入神经所参加学习培训和体检科研生活的机会。周末,学员们参观了崇明岛西滩、滨江森林公园、外滩等独具特色的地标性景点,感受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精彩生活。23日下午,在暑期学校结业典礼上,学员们与神经所的研究生和导师分享了自己两周以来的学习心得、体会,感概良多。短短的两周,学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快乐,而且也对神经所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有助于学员们今后自我发展方向的选择。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喜迎八方莘莘学子。9月3日,神经所在新生命科学大楼A405报告厅举行了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他首先简要介绍了神经所的概况,并殷切希望大家今后在神经所读研期间,要学会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与别人相处,鼓励同学们在面对挫折和诱惑的时候要坚定信念,并预祝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新生代表谢洋同学以诙谐幽默的发言引起了在场所有同学们的共鸣,他表达了自己刚到神经所的激动心情,希望以今天作为自己全新的开始,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在神经所学有所成,坚定地朝着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彼岸努力。我们相信,新生们必将在新的起跑线上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翻开新的画卷,书写新的篇章。
8月29日下午,神经所在新楼405会议室举办了今年的第二批新职工岗前培训, 40多名新进职工参加了培训。研究所希望通过岗前培训,使新职工更好地融入神经所,更快的胜任本职工作,在工作学习中发现并挖掘自己的价值,通过加强沟通,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开创多赢、共好的局面。
神经所杜久林研究组的博士研究生李莹同学荣获2013年度吴瑞奖学金,今年共有10名来自10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优秀博士研究生获吴瑞奖学金。吴瑞奖学金至今已颁发六十人次。
为了拉近社会公众与科学家的距离,同时向上海市自闭症患者家长传播最前沿的科学知识, 8月17日下午,神经所在生科院报告厅举办了《自闭症与早期大脑发育的可塑性》的科普讲座,现场共有200多人听讲座,包括自闭症患者家长、特殊教育机构的老师、相关医务工作人员。此次科普讲座获得了上海广播新闻中心、上海科技报、新民晚报、新闻晚报、文汇报、家庭用药、自闭症论坛等大众媒体的无偿支持。此次讲座让两个研究员深深感受到了科技工作者的存在价值,以及社会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他们将继续通过科研创新、科普推广,服务好社会大众。
在孩子们的期盼下, 8月14日下午,孩子们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家长们开心地领取了孩子们的劳动果实,有的还特地与同事们分享了这份收获的喜悦。
作为关心、服务女同胞们的一个实事工程,神经所工会在神经所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特地开设了一间“爱心妈咪小屋” ,通过爱心小屋,切实给予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关心与呵护,为她们在工作期间提供一个私密、舒适、安全的休息场所。
为促进中国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发展,鼓励本领域优秀科研人才,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和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暨赛信通上海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细胞生物学科学研究优秀人才奖” ,对在该领域带领独立研究团队取得突出成果的科研工作者进行奖励。
7月23日上午,由中科院主办的“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 —中国科学院2013年度科技创新巡展”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中科院第二届科技创新年度巡展,内容为中科院取得的基础前沿科学、重大科技任务、科技转移转化3大类21项最新科技进展与成果。北京地区的展览将于8月31日结束,随后将在中科院有关分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巡展。
7月29日上午,神经所在新楼A309召开管家会议,会议特别邀请了生科院综合管理处,以及负责新大楼日常维修的达侃公司有关领导参加,共商如何做好新大楼的管理和服务,为科研的有序进行提供优良的环境。
2013年7月13日至7月20日,张旭研究员赴澳大利亚参加国际麻醉药协会2013年会,并做了题为" Opioid receptor trafficking and interaction in nociceptors and its role in opioid tolerance "的特邀报告。
上海生科院2013年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于7月8 - 12日举办,其中来自全国20所高校的31名学生参加了神经所夏令营。会上,教育委员会主任王以政研究员代表全所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各位同学,并介绍了神经所的发展历程、科研进展、平台建设及研究生培养等情况。研究组长们分别围绕各自研究组的科研方向、研究技术、人员组成及近期科研成果等作了简要介绍,同学们也充分利用此次与科学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聆听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理解和不懈追求,了解世界前沿的神经科学动态。此次夏令营不仅使同学们对神经所开展的科学前沿探索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营员们今后研究发展方向的选择。
7月11日至14日,在神经所所长蒲慕明的带领下,神经所科普志愿者会同徐汇区教育局、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分院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共37人赴安徽潜山县开展“ 2013年天柱山科普夏令营”活动。来自潜山县天柱山镇中心学校、余井镇中心学校、青楼中学、三环高中近80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夏令营。志愿者们在科普活动结束以后,对科普对象、内容设置、教学模式、实验设计、沟通形式等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期日后活动更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喜好与接受能力。
7月12日下午在神经楼430举办的Happy Hour活动中,孙衍刚研究员以“后Ph . D .生活”为主题,通过自由交流的方式,围绕一系列大家关心的毕业后问题,提出了自己对博士毕业后去向选择的看法。最后,他勉励大家要做自己的“舵手” ,毕业后,大家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在社会上会面临很多挑战与选择,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需要做到自信、积极主动,并及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向。
2013年7月1日至7月5日,张旭研究员赴新加坡参加第八届国际神经元与脑疾病会议,并做了题为" The function of FGF13 in nerve system "的特邀报告。
6月26日, 《神经科学杂志》 (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神经发育及其调控机理研究组的论文《 Tlx3 Controls Cholinergic Transmitter and Peptide Phenotypes in a Subset of Prenatal Sympathetic Neurons 》 。交感神经节中主要存在两类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及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关于交感神经节中乙酰胆碱能神经元的产生,经典的理论认为,支配汗腺与骨膜的乙酰胆碱能神经元由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转变而来。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接触到靶器官汗腺与骨膜后,在这些靶器官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丧失自身功能,同时转变为乙酰胆碱能神经元。
盛夏如火,激情拼搏。6月23日晚上,高年级研究生辅导员许晓鸿老师和谭国鹤老师召集神经科学研究所硕博连读生( 2006级、 2007级和2008级)和外招博士生(.2009和2010级)在神经所大楼430会议室展开了一场自由轻松的座谈报告会。本次座谈交流的目的是通过沟通,了解毕业班研究生的具体情况、所思所想和需要,以期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协调大家的学习生活,扶助各位同学更好地发展。最后,大家还一起讨论了下一次的活动计划,筹划了拟开展系列讲座的内容。
2013年6月14日,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次学术沙龙活动在科学家俱乐部举行,全所近30位研究组长和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老师参加了会议,共同交流研究生教育和培养问题。尤其是年轻的研究员,由于带学生的经验尚浅,对研究生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还把握不好,王以政老师建议他们多和资深的研究组长和研究生部门老师交流沟通。
解析大脑的奥秘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神经科学研究所暑期学校将于2013年8月12日开学,为期两周,共招生50人。招生面向大学本科的生命科学、医学、数学、物理、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专业的。三年级对神经科学感兴趣的学生。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神经科学的认识与兴趣,并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加入探索大脑奥秘的行列中,到神经所攻读博士学位。暑期学校每天上午由神经所的研究员讲述和介绍神经科学基本知识和学科前沿,并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下午大家进实验室实习,并将参观多个技术平台及公共实验室。
我所结对单位- -上海位育初级中学正在开展科技节活动,应该校的邀请,郭爱克院士5月11日下午来到学校,向学生们作了一堂以"探索脑的奥秘"为题的科普讲座,生动的讲解,有趣的实验图片,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好评.
2007年5月4日至5月8日,舒友生研究员应邀访问了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神经科学系并作了题为: “ Mechanisms of Recurrent Cortical Network Activity ”的学术报告。
2007年4月25日至4月27日,段树民研究员应邀访问了新加坡国立神经科学研究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并作了题为: “ Neuron-glia communication and its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relevance ”的学术报告。
并在会上分别作了题为: “ TRPC channels promote cerebellar granule neuron survival ”和“ ‘ Yin ’ and ‘ Yang ’ signaling for postsynaptic differentiation ”的学术报告。
4月18日上午,遵义医学院杨晓苏书记、石京山校长、潘贵书副书记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来我所参观座谈,主要围绕2006年9月我所与遵义医学院达成的有关合作协议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就加强科研合作、帮助联合培养教师和学生,以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事宜进行了座谈。
4月3日下午,生科院陈凯先书记和汤伯伟副书记来到神经所,就2006年上海生科院对我所领导班子届中考核情况进行了反馈,本届神经所领导班子能认真贯彻中科院新时期办院方针。与此同时,生科院党委领导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希望神经所能根据创新三期以来国家、中科院等的新政策、新变化,进一步抓好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科配置的完善,强化管理制度,确保与上级部门和外界的有效沟通,真正走到国际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神经所研究员和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2007年3月11日至3月16日,段树民研究员获邀参加了在美国文图拉举行的戈登研究会议( GRC ) : “胶质细胞生物学,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有功能的相互作用” ,并在会议上作了题为: “ Regulated ATP release from lysosomes in astrocytes ”的学术报告。
2007年3月13日至3月15日,郭爱克研究员获邀参加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昆虫行为:小脑袋,大功能”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题为: “果蝇的认知”的学术报告。
2007年3月7日至3月9日,郭爱克研究员获邀参加了在日本长野举行的第十届Tamagawa-Riken Dynamic Brain论坛,并在会议上作了题为: “ The Value-Based Decision-Making , from Fruit Fly to Human Being ”的学术报告。
3月7日下午,葛兰素史克公司( GSK )代表团一行六人访问了神经科学研究所,代表团成员中包括葛兰素史克公司全球研发总裁Moncef Slaoui博士、全球研发高级副总裁Patric Vallance博士、 Allan Baxter博士和Perry Nisen博士。
2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中央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长王庭大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从建立和维护科研行为规范,明确科研行为的基本准则,加强学术环境建设,防治科学不端行为,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科学院加强科研行为规范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在听取了各个课题组的研究计划后,项目专家组成员林其谁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细胞所) 、季维智研究员(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赫荣乔研究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蒲慕明教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等对项目的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旭博士,因其系统地揭示了外周神经损伤后背根节和脊髓背角中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而被授予第六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2006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揭晓, 10项具有原创性、新闻性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代表性成果入选,其中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段树民及其学生戈鹉平和杨秀娟等“研究发现神经元-胶质细胞间的突触具有长时程可塑性”入选其中。从2005年开始,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共同组织主办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活动。该活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入选新闻必须是在评选年度内取得或公开发表的,以我国科研单位为主完成的,且属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神经元-胶质细胞间的突触具有长时程可塑性.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 )成功实现物理放电实验。
学生会得知后,立即动员全所职工和同学为其捐款,大家积极响应,踊跃捐款,短短两天,共募得捐款29300元,今天一早已将28300元存入李伟广的银行账户中,以缓解李伟广一家的燃眉之急,大家衷心希望他父亲可以早日康复,李伟广同学也能早日返回所里继续他的学业!
2月6日下午,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杨晓渡一行来到我国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张香桐先生的住处,亲切看望和慰问了张香桐先生,向张先生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张先生作为归侨代表,于50年代中期毅然回到祖国。
2007年2月1日至2月4日,袁小兵研究员获邀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一届澳大利亚- -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题为: “ Semaphorin-3A Guides the Radial Migration of Cortical Neurons during Development ”的学术报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精神,生科院日前下发了有关春节放假的通知: 2月18日至24日(即农历初一至初七)放假,共7天,其中18日、 19日、 20日为法定假日。符合休假条件的职工在确保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可在春节前一周分别轮休。
癫痫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约为1 - 2% ,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更高, 15%以上有热惊厥史的儿童数月或数年后可以形成癫痫病灶。另外中风、外伤、脑炎等脑损伤也可导致癫痫病。癫痫具有反复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即在细胞水平上表现为大脑神经元超同步放电所引起的突然性、反复性、短暂性脑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至今对癫痫病的防治仍缺乏有效手段,临床上现有药物只是缓解癫痫发作症状。这项研究工作发表于2007年1月18日出版的《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杂志上。
2007年1月5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上海分院党组书记华仁长、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党委书记陈凯先等陪同下视察神经科学研究所,并与全体研究组长进行了座谈,鼓励科研人员在已取得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拼搏。路院长说: “神经系统是人体当中最复杂、最高级的器官,它不单关系到健康、关系到认知,而且关系到未来,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郭爱克副所长简要介绍了神经所的良好发展态势、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神经所近期、长期目标,即以探索人类大脑的奥秘为目标,开展神经科学前瞻性基础研究,以增强国民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
主要职责:讨论所各项重大事项、所长与其他各委员会要求提交所务委员会讨论的问题(会议纪要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整理,经所长签发后,布置有关人员执行) 。教育与学位委员会成员:徐天乐、王以政、罗振革、熊志奇、袁小兵、马兰、何成主要职责: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轮转,组织协调研究生课程,及时了解导师与研究生的意见,创造奋发向上与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主要职责:负责对双光子显微镜室、电子显微镜室、公用仪器室的日常管理及运行考核(由设施秘书配合落实) 。以上各委员会成员聘期为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聘期一年。
12月31日是2006年的最后一天,神经所大楼430会议室在同学们的精心布置下,显得格外喜庆热闹。多才多艺的师生们以研究组为单位准备了丰富多采的演唱、小品、器乐演奏和游戏、抽奖等节目,掌声、笑声、喝彩声表达了大家对2007年的美好祝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为便于各研究组、部门及早做好假日有关工作,现将2007年“元旦”放假调休日期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元旦”放假时间为2007年1月1日至3日,共3天。
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早上好!今年是神经所第一次与外单位一起开联合年会,我们有机会与很多香港科技大学的老师与同学一起讨论科学问题,进一步了解彼此的科研进展,为下一步合作提供基础。我先简要介绍一下神经所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与下一年的展望。然后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科研创新的问题。知道创新工作的来龙去脉,将帮助你在你这个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做出与以前那些工作一样具有创新性的工作。今天就讲到这里,下面是工作进展报告会。
11月27日,为庆贺神经所名誉所长张香桐院士的百岁华诞,神经科学研究所在今海明珠大酒店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张香桐院士百岁华诞庆祝会。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作言院士,中科院院士局生物学部办公室及院士咨询与活动中心的有关领导,上海市科委主任李逸平,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朱志远,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党委书记陈凯先,上海生命科学系统的院士。为庆贺张先生的百岁华诞,神经所还在生科大楼报告厅举行了学术报告会。
2006年11月25日至27日,神经科学研究所召开了“神经所-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联合年会”以及“神经所生命科学前沿研讨会(暨庆贺张香桐院士百岁华诞) ” 。神经所的每位研究组组长和10位参会的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研究组组长均作了年度研究动态工作汇报,双方科研人员、研究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呼吁神经所广大职工、学生认真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把神经所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所,组长们能在各个领域建立学术地位。这个研讨会是神经所在以往邀请宏观生物学与理论物理学等学科的专家来所作学术报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家都认为效果良好,今后还要办下去。
11月27日是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张香桐院士的百岁华诞的喜庆日子,中科院副院长、上海分院院长江绵垣同志、上海分院党组书记华仁长同志于11月24日下午来到张先生的家中,亲切看望了张先生,向张先生致以衷心的祝贺,并送上花篮。
11月14日下午,神经所进行了领导班子的届中考核工作,蒲慕明所长代表所班子进行了任期内的工作述职,他谈到:神经所的科研工作近几年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其中2005年1月至2006年11月,已发表研究论文为37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为15篇。2006年6月9日至10日组织进行了第二次进行学术考评,对蒲慕明、郭爱克、王以政、段树民、张旭等五位研究员进行国际同行学术评审,神经所根据学术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决定研究组长的聘任(续聘和晋升) ,决定被评估研究组的实验室空间、创新经费等。生科院党委副书记汤伯伟及有关职能部室领导参加了会议并听取了部分职工的意见。
比赛中运动员们奋力拚搏,裁判员严格执法,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比赛,不仅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增进了团结友谊,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10月23日下午,美国戈登研究讨论会公司(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s )代表团一行七人访问了神经科学研究所,代表团成员中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Peter J . Stang教授,戈登研究讨论会公司主任Nancy Ryan Gray博士及董事会主席Pamela Green教授等。
10月12日上午,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副校长Trevor Grigg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脑研究所所长Perry F . Bartlett教授等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神经科学研究所,并签署了合作协议。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脑研究所Perry F . Bartlett教授、 Pankaj Sah教授、 Geoffrey J . Goodhill副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段树民研究员、丁玉强研究员和袁小兵研究员做了学术报告。
10月7日下午,陈竺副院长带领生物局康乐局长及部分职能部室负责人来神经所调研,并与神经所研究组长、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陈副院长还详细询问了神经所国际评估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9月28日至10月1日期间,张旭研究员应邀参加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加拿大健康研究联合研究所在加拿大渥太华共同举办的中加遗传学和神经科学双边研讨会,并在会议上作了题为: 《 Mechanisms for Modulation of Opioid Analgesia and Tolerance 》的特邀报告。
9月5日至10日,应第三军医大学和遵义医学院的邀请,蒲慕明所长带领神经科学研究所8名研究组长前往重庆和遵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围绕神经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前瞻等相关专题,蒲慕明、郭爱克、张旭、段树民、徐天乐、罗振革、熊志奇、丁玉强和袁小兵等研究员均作了精彩的的学术报告,三军大和遵义医学院近700多名师生和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参加了学术报告会,会场内提问互动踊跃,取得了很好的交流效果。
8月25日中午经过学生会改选委员会以及新一届神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商讨,新一届学生会的部门及分工已经确立,公布如下:主席:陈家东,总体负责、协调各部关系、联谊院所学校。新一届学生会将继续秉承“为大家服务”的宗旨,力争让大家在充满浓郁的科研气氛以及有着多彩的业余生活的温馨大集体中度过我们的神经所生活。
根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的有关规定,经过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领导小组审定,现将2006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拟资助人员对社会公示。
8月8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了各行业中108位“领军人才名单” 。上海市政府将按照不同类别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进行资助,最高者可获30万元资金。上海市今后还将每年选拔一次,到2010年时将建立由500名“国家队” 、 1000名“地方队”和5000名“后备队”组成的创新团队。
名单如下:陈飞谈竹君张伟张磊张柯贾怡昌张娴徐春管沉冰陈迁程学文赵晓亮张荣伟崔凯王丽花王慧坤彭岳清陈罡(女)陈家东郑望赵漫夏陈罡。其中优秀学生干部:徐春陈家东郑望。其中优秀毕业生:贾怡昌。其中“三好学生”标兵: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