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科研成果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3-05-26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举行,隆重表彰为国家、为上海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由孙强,刘真,仇子龙,张洪钧完成的《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构建》项目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构建》项目属于脑科学领域的非人灵长类脑疾病模型方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利用辅助生殖、慢病毒转染、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和繁殖加速等手段得到自闭症和节律紊乱等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及其子代。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地建立了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基因编辑、加速传代及体细胞克隆等技术体系,取得了多项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其中,体细胞克隆工作更是实现了该领域从无到有的突破,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被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John Bertrand Gurdon评价为“里程碑式的工作”。这些工作极大的推动了非人灵长类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也形成了以下系列成果: 

  1. 建立非人灵长类体细胞克隆技术并得到克隆猴。体细胞克隆技术被认为是构建非人灵长类模型的理想方法。全世界多个团队研究近20年没能成功,项目团队于2018年率先攻克了体细胞克隆猴这一前沿难题,首次成功得到健康存活的克隆猴“中中”和“华华”(Cell 2018)。 

  2. 获得了自闭症转基因猴模型及其子代。团队高效地构建了自闭症相关基因MeCP2 转基因猴(Nature 2016),并建立了基于精巢移植的繁殖加速技术提早得到了MeCP2 转基因子代猴(Cell Res 2016)。MeCP2 转基因猴及其子代都表现出了自闭症样表型,为自闭症的研究提供更加高等的动物模型,而加速繁殖技术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快繁建群。 

  3. 生物节律紊乱猴和其克隆子代猴模型构建。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得到了敲除生物节律调控基因BMAL1的食蟹猴(NSR 2019a)。证明BMAL1 缺失会导致节律紊乱、睡眠和相关激素释放减少,并产生抑郁和类似于精神分裂等表型。进一步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了5只BMAL1 敲除猴克隆子代(NSR 2019b)。且观察到克隆的BMAL1 敲除猴表现出与它们的体细胞供体猴相同的焦虑和疏离饲养员行为,提示基因型一致的克隆猴在表型上也呈现出了一致性。这一工作证明通过先编辑后克隆的策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基因型和表型均一的猴模型。 

  本项目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了研究论文5篇。论文引用533次,单篇他引最高为200次 

  孙强研究员进行分子实验操作 

 

  研究员刘真、兽医王燕、聂艳红、许玉婷等实验人员进行取卵手术操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