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之旅

志愿之旅

          ------余祥

         前记:潜山归来,心中装满了孩子们纯朴的梦想与祝福。自己原想是带着知识与热诚去滋养一方年幼的心田,且不论这微小的关怀是否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向往科学的心窗,这次志愿之旅却已经给自己点燃了一盏传承这种无私之爱的心灯。
        (一)缘起
        09年初蒲先生邀请美国科学教育协会(ESS)在生科院礼堂举办了一个讲座,当时研究生一年级的我听下来感触良深,下午参加了在神经所召开的圆桌会议,因而在后来跟许多热诚的志愿者一起参与到了上半年科学夏令营前期的PPT制作中。很欣慰在繁重的科研之余,争取到了四川夏令营的志愿者,超额了,我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尽管自己一直希望能到像自己家乡一样文化贫瘠的乡镇地区,给他们带去一些有趣的科普知识,让他们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和兴趣。很开心两年后的今天自己有机会参与到这次天柱山科普夏令营的活动中,也可以说是圆了自己一个小小的梦想。
        (二)打开孩子的一扇心窗
        去的时候我满脑子装载着的是准备给孩子们带去的知识、实验和益智类的团体游戏,回来的时候在我脑海里充满着却是每一个孩子的容貌神态、举止性情、和梦想祝福。短短的四天我们在给孩子们带去科普乐趣的同时,也在慢慢地了解着他们内心的渴求是什么。孩子们对夏令营的预期是:上课的时候有更多的互动、有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甚至能有一些户外活动。从他们反馈给我们的心声中,我意识到这几天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不仅仅是我们言传身教的知识和理念,而是我们有意无意之间对他们能力和品质的鼓励与肯定。在了解了这些之后重新审视自己这几天的教学,就会发现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和一些对他们产生了积极影响的细节。在上课方面,四节课下来,从一开始只顾一口气下来讲解自己以为妙趣横生的植物生存智慧,到后面慢慢地添加提问进行互动,再到在自己班上时,引用了学生自己对“科学是什么”的一些定义(事后发现这对他们是一个非常正面的肯定),自己在慢慢地在调整教案来适应授课的对象,现在想想还可以对一些有趣的问题加入一些分组的讨论来活跃气氛。实验课上孩子们都相当的活跃,中学从来没有机会动手做过实验的我,可以想象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兴奋的事情。尽管可能对其中的原理还一知半解,但他们会因为亲身观察和体验到其中的奇妙现象,而产生理解它们的动力和信心。为此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为自己班级的学生添加了一节显微观察的实验。无论是孩子的需求还是教学的效果,我们都觉得以后夏令营应当适度地增加实验课的份量。
        在分班活动的游戏中,我们五个志愿者经过反复的讨论,集思广益,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串连了三天的侦探游戏环节,实践下来我觉得有两个游戏对孩子的思维和合作意识有很好的锻炼。[其中一个是破译密码。我们只给孩子们提供了两样信息:一本圈出一些汉字和字母的小书虫(中英文互译的初中读物);一张写有数字关联和乱码汉字(字面上没有任何含义的一句话)的纸张。经过分析和讨论,有一个组比较独立地破译出了数字指代的是圈出汉字与字母所在的页码、行数和位置,从而将乱码汉字以拼音的方式转化为了有意义的一段话;第二个游戏是信息传递。规则是我们要求学生按排坐下后,只通过用笔敲击对方上臂至肩膀的位置,将数字从最后一位传递到第一位。经过逐级将难度从个位数提高到四位数,每一组孩子们经过反复练习和讨论后,使整个团队能够较好的协调一致:以敲打次数表示数字,以停顿或转移位置来表示下一位数,用特殊的敲打位置来特别地表示“零”;传送方敲打错误的情况下,以某一种敲打方式来表示重来,接送方在接收信息模糊的情况下,也以某种敲打方式反馈给传送方要求重来。最后四个组基本上都能够在保证准确率的情况下提高传送信息的效率,这就比较好地训练了团队合作的能力。接下来我们要求他们以同样的方式传递英文单词,原本想直接提示他们如何编码敲打方式会提高准备率和效率,但临时想到可以让他们自由讨论几分钟。原来以为会很难,来采访的小记者听了我给他们描述的方式后也觉得很有挑战性,出乎意料的是有两个组的学生想到了很好的编码方式。有两个组采取了直观但效率最低的方法:26个字母排成一行,像“z”就要敲击26下;有一个组同样将它们与数字对应后,两位数以上的采用了跟敲击数字时的方法一样区分“位数”,比如“Z”只敲击“2+6”下;还有一个组想到了我所采取的一种方法,将字母按字母表方式排成二维的数组:“七七六六”,这样“Z”就敲击“4+6”下,“H”因为在第二行第一列只需要敲击“1+1”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团队中几个聪慧的小孩,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其他成员的配合而导致执行效果的不同。最后我们还通过“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方式传递汉字。]总的来说整个游戏的效果还不错,在益智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前一个游戏是让他们破译密码,第二个游戏是让他们自己编码再解码。恰巧有一个学生很诗意地将科学称为人类的一种游戏,我在课上特别地引申了这一点:科学的游戏规则便是自然界定下的客观真理,我们的科研工作就是破译自然编写的密码:比如DNA的4种碱基排列次序如何编码了蛋白序列的二十种氨基酸。与此同时我们自费给他们带去了许许多多的小礼物,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因而带去最多的便是书籍。在发给他们每人一本书、少年科学和经典名著后,还多出了六本大块头的著作。因为第一天收集了他们的爱好与梦想,我据此给他们分发了与他们的梦想有缘的书,比如我们带去了一本《时间简史》,于是便送给了一个梦想当天文学家的孩子,《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送给了一个“科学家”,富有丰富插图的《昆虫记》送给了“画家”……他们来自三所不同的中学,每个中学有两个学生取到了书,我最后要求至少在同一个学校的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分享”手上的书籍,这一点我是希望他们在这次夏令营中相识之后,以后还能通过书籍相互交流。我打算以后还给他们寄去一些自己看过以后觉得有益的书籍。这几天我们在给他们带去新奇事物的同时,也给他们传递了肯定与鼓励,希望这种“奖赏”能强化他们对于梦想的追求与坚持。我们只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透过这扇窗户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是否会因此与科学更加亲密接触,这还未可知,但欣慰的是正如孩子们留下的感言,许多孩子都觉得度过了非常愉快和充实而又短暂的三天,他们会有许多的不舍并珍藏这个中学时光最美好的回忆,我想这同样也会是我们志愿者在研究生生涯中值得珍藏的记忆之一。
         (三)点燃自己的一盏心灯
        在这次科普活动中,除了孩子们的质朴和梦想,孩子心目中的 “蒲爷爷”和志愿者们也给了我许多的感动。“蒲爷爷”给我们讲述了他二十多年支教生涯中的一个插曲,在帮助苗族女童上学的过程中他的女儿因为与孩子们的亲密接触而滋养了她的“同情心”,大学选择了攻读“女性研究”,并为美国的非洲女佣争取合法权益付出了许多心血,最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通过了保障女佣权益的法律条文;而蒲先生现在正把这种志愿者的精神传递给了我们这些研究生,从他们身上我看到跨越了民族与种族的无私之爱,看到已经有了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尽管我们所能做的是那么有限,但是我相信已经在我们心中燃起的这盏灯会随着阅历的积淀而更加旺盛起来,或许以后也会将这种精神广泛地传递出去。有一个孩子说“这次夏令营活动它改变了我的理想,我也要考研,像你们一样帮助孩子们……”或许孩子最终会不会读研还要等她以后有了更多的阅历后再慎重地做出选择,但让我感到温暖的是,她心中也产生了传递这种无私之爱的志趣和愿望。科学在普及的同时如果能够把这种志愿者的精神也传递开来,我想原本中性的科学技术也就更可能成为有益于公众的事情。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