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 无疆

    行者 无疆    

  ――记生科院第67期第一作者讲坛报告人穆宇 
  :如朱自清所言,"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恰逢主要针对一年级同学的一作讲坛,又是咱们所的师兄给报告,虽已二年级末了,还是不免恬着脸去取取经,大抵是稚气未脱。又逢相关老师所托作文以志,不便推托,遂著下文。心有错综复杂之情思,笔不可畅达,人生之恨,未有过于此者~~
  2012年6月15日下午,中科院神经所杜久林研究组博士生穆宇以“骑行在科研的川藏线”为题,从科研和生活两方面为大家带来了第67期第一作者讲坛,讲述了他和同事近期发表在Neuron杂志上的工作。听完穆宇师兄的演讲,如品清茶,如闻花香,很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穆宇的报告内容大致如下,从注意可增强环境中特定的感觉信息这样一种 “鸡尾酒会效应”入手,阐述了他的研究方向:多感觉整合,具体的就是视觉输入对听觉感知的调节。他以斑马鱼C-start逃跑行为为行为范式,结合电生理和成像技术,发现了光刺激能提高听觉信息传递的信噪比和突触的传递效率。而来自下丘脑的神奇分子多巴胺介导了这种双重增强效应。对于科研方面,我们认识到了斑马鱼这种身体透明,环路简单,易于遗传操作的模式动物,而用它来进行行为的神经环路基础研究,发育的调控,药物的筛选都是很好的选择。更为重要也可能是大多同学更为关心也是穆宇更为愿意与大家分享的是,这接近六年科研过程的诸多心得体会。
  演讲的题目很有意思,而我也更愿意这样来理解,大学毕业的川藏线骑行积淀了研究生生涯里面对四个课题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一路坎坷略尽沿途风光之后布达拉宫前庄严肃穆的注视凝望映衬了六年里酸甜苦辣披荆斩棘后站在一作讲坛上神情自若的娓娓道来。他的导师杜老师提到,当年知道了穆宇的这次川藏骑行之旅后若穆宇来实验室轮转必定欣然允诺,事后确实如此。因为这种胆识毅力正是做研究所需的优良素质。读万卷书,方可运筹帷幄;行万里路,然后刚毅通达。
  因为对好奇心的保持和对细节的重视,方才抓住了由于身影干扰引起斑马鱼对声音刺激差异反应的有趣实验现象;因为对蒲慕明老师的“与自然对话”,对实验对象保持一种虔诚敬畏的警言铭记于心,方才有了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身边同事好友的热忱帮助;因为对生物学发展到现阶段对定量分析和潜藏规律挖掘的要求而越来越重视实验后数据分析的认识,方才从光刺激既能增强听觉反应又可减弱听觉反应的错综现象里发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有趣规律。
  印象很深刻的是穆宇提到的对未来的一种“feel ready”的心态。而对此,恐怕同我一样,很多同学还有一种向往而又不可得的患得患失。如何修炼到“feel ready”呢,穆宇用他的个人亲身经历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勤思考,多交流,与老师talk的过程中理清思路;组内同学不吝合作,组外同学不时交流,思想畅快流通,培养合作能力;实验过程总结积累,提升实验技能;多听报告,从“5%”的收获一点点进步。此外,良好的生活实验习惯,健康的身心,无需赘言,既能使我们研究生阶段受益,又会是研究生阶段带给我们的财富。有句话说得好,“俗人各有各的俗,而牛人都是相通的”。这些道理其实大家都知晓,而多数人也都是有了亲身经历后方能体会其中真味。每个人不尽相同,每条路风景各异,“feel ready”,它可以复杂到是一种理想,也可以简单到是一种心态。
  细细想来,穆宇的一些奇异的个人经历给他添加了一笔与众不同的色彩。听报告时相信即使只有“5%”收获也非白费而一直坚持,因为紧张争取第一个提问然后如释重负安心听完报告。参加如Toastmaster类似的活动,聆听关于领导学的讲座,与不同行业的人打交道,提升人际交往和处变不惊的能力。争取到了去Woods Hole summer course的机会,有了对科学精神的全新体会。始终有数个至交好友几年来的“营救”与“批斗”,闲来促膝把酒畅所欲言讨论一番。有时间就外出游历,既可游目骋怀,又可三省吾身,还可结交各行好友。回头看来,我们很多时候也有类似同感,或多或少而已。不同的有意无意的组合和权衡,塑造了每一个不同的自我。
  抛开偶然因素,除却运气成分,至始至终我还是喜欢苏眉州的一句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同样,穆宇这次演讲有所收获的话不仅仅是得到了多少启发,亦必是达成了一些契合。
    神经所 尹陈
  2012年06月16日
附件下载: